《碟中谍6:全面瓦解》:挑战动作片的极致 日期:2018年09月18日
今年的暑期档国产片表现优异,但随着8月10号《巨齿鲨》的上映,8月24号《蚁人2:黄蜂女现身》的上映,好莱坞电影逐渐显现出它工业化视效大片的威力来,直至暑期档尾巴上映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让人刷新了对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认知,又一次唤起了观众观赏动作大片的热情。评价语的高频词也是续作最佳、高燃劲爆、爽到极致!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去年燃爆暑期档的军事动作大片《战狼2》,如果说吴京导/演的“战狼”系列是中式主旋律,汤姆·克鲁斯制片兼主演的“碟中谍”系列就是经典的美式主旋律了,搏命的超级英雄为了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全球各地上演各种花式惊险场面:高空跳伞、卫生间格斗、街巷飙车、高楼跑酷、冰川追机,悬崖攀岩……每个挑战人类极限的高难度动作都让观众大呼过瘾。全程紧张刺激,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尤其是高空跳伞的高空低开、直升机的360度旋转让人叹为观止,3D效果更是增加了体验性的身临其境之感。
掰指一算,“碟中谍”电影系列从1996年诞生起已经延续了22年,这个经典英雄动作片居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汤姆·克鲁斯的明星光环功不可没,明明可以靠颜值,却非得搏命出演上天入地的神特工,56岁的汤姆不用替身不用绿幕不用特效合成,经过严格训练,全部亲自上阵实拍,从这点上就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尊重。电影是动态影像的艺术,动作片就是把动态影像的优势放大到极致,新奇动作和体能挑战成为影片最大看点,动作片明星也成为动作片的灵魂人物,比如“警察故事”系列的成龙,“黄飞鸿”系列的李连杰,“战狼”系列的吴京……等等,这些动作片明星塑造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超能力的英雄形象,拯救他人,侠肝义胆,无所畏惧,承担着保护者的角色;美国的英雄大片更是用高科技全副武装火力十足,主题扩大到拯救世界、拯救人类,暴力美学也借此彰显其魅力指数。当然,担纲热血硬片主角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而且几乎是完美男神的形象,代表着英雄的理想人格,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特工伊森·亨特不仅怀有拯救全人类的担当和使命,对情感也是极为理性和克制,无论是对自己念念不忘的前妻,还是对现在惺惺相惜的女战友,都是以完成任务为首要目标,而且这个任务也是建立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之上,比如在关键时刻对IMF团队成员的全力解救,在巴黎街道追逐时对女警察的出手相助,虽然都偏离了主任务,却透出正义中的不忍,表现出对生命的极大尊重。这无疑增加了伊森·亨特的人格魅力,心怀爱情、珍重友情、爱护民情都让观众感到切切实实的安全感,因为他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普通的生命,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极度危险的任务。
相对于核心人物伊森·亨特神一样的存在,围绕在他身边的三位女性在商业类型片中也是常见的标配模式,担负着各自的使命和功能。白寡妇是危险的对手,也最为惊艳和抢眼,性感撩人,神秘莫测,系西方经典的蛇蝎美人形象,惊鸿一瞥就有一种吸人的魔力,代表着最深处的邪魅诱惑;女特工伊莎·福斯特身手不凡,和伊森·亨特最相似,看上去也最般配,亦敌亦友,是男主的辅助性角色,二人外冷内热的暧昧情感也赋予了影片些许意犹未尽的味道;相较于前两者,伊森·亨特的前妻反而是存在感最弱的,只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噩梦映射着伊森·亨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担忧,结尾则创造了二人见面的机会,在最后十五分钟营救中成为干扰捉急的因素,但有意思的是,影片并未老套地挟持前妻作为人质,而是在规定时间内继续发挥了伊森·亨特超凡神力,在队友的齐心协力之下,延长了十五分钟的战斗,在最后一刻化险为夷。当然,这个较量结局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
难得的是《碟中谍6》的场景设计还不仅仅是炫技,针对明确目标,叙事也是层层推进,分明有序,下水道的连环反间计尤为精彩,谍战中正反派上演戏中戏,连连反转,这里不仅满足了观众的感官愉悦,而且还照顾到了观众的智商和心理,带来意料之外的一重惊喜,在一众简单粗暴的美国重工业大片中尤显可贵。更为别致的是影片几乎全程使用柯达35mm胶片制作,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怀旧的古典美感,曾经拍摄过《机械姬》和《湮灭》的摄影师Rob Hardy尽可能实拍每一个场景,胶片微妙的质感给影片蒙上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真实感和复古感,甚至有些场景会让人联想到《第三人》《教父》等经典的黑色电影。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是别具匠心,巴黎大皇宫的现代奢华光晕和纯白的素色卫生间都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反差。配乐配合动作从头贯到尾,剪辑节奏干净利落,全片都带着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和劲道。
“碟中谍”系列虽然是套路的配方电影,有它固定的人物和结局,但每次都要挑战不同的极限动作,完成不同的危险任务,把不可能化为可能,满足观众对自我超越的想象。而《碟中谍6》在保持经典元素的基础上,做到了动作、视效、人物、叙事、音乐均衡协调发展,齐头并进,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把特工系列片升级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工业水准和叙事匠心的完美结合令人赞叹。当中国魔幻大片普遍式微之下,美国片却以《碟中谍6:全面瓦解》为代表的奇观大片雄起,由此看来,观众并非是对视效奇观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是对仅仅以视效为卖点的空洞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劳。这给中国系列大片的创作带来了启示,对照之下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在葆有视效动作的前提下,饱满的叙事,闪亮的人物才是制胜的法宝。最后总结一句,文艺片的影评易写,因为它有多层阐述释义的空间,但《碟中谍6》的影评难写,因为它的好都在一目了然的明处。
作者: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