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大片PK现实小片:谁是最大的赢家?

魔幻大片PK现实小片:谁是最大的赢家? 日期:2018年08月14日

  进入正题之前,先说说影院观影的真实感受。

  开心麻花的又一力作《西虹市首富》7月27日上映,周末满场,座无虚席,影院里一片超出想象的爆笑,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暑期档又一个爆款诞生了。

  同一天上映的还有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终章《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我特意选了IMAX厅,果真视效惊人,宫殿大堂之上盘龙复活,冲天而去,方士幻术又一次大放异彩……但是真心觉得太满太炫,猿、鱼……各种怪物-心像看得眼花缭乱。怪力乱神齐飞,但是人物形象单薄,推理办案弱化,沙陀给水月养伤熬的药居然是一碗清澈见底的水,这个穿帮镜头瞬间让我出戏,最后大决战中浑身长满眼睛的怒目金刚引发了我心理上的严重不适,尤其是万眼齐发……密集恐惧症真是要犯了。

  环顾四周,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观众,不妙啊。两部片一小一大,观影氛围却是一热一冷,对比鲜明,接下来的票房数字更是证明了最初的判断,《西虹市首富》上映首日票房2.26亿,上映4天票房破10亿,上映8天票房破16亿,上映10天票房破20亿,一路飙升,势若破竹,远远把《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甩到了后边。

  去年经历了青春片的疲软,今年又目睹了魔幻片的式微,从《战神纪》票房惨败、《阿修罗》突然撤档,到名导老将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甚至是被赋予高期待值的姜文电影《邪不压正》的票房也都不理想。不禁让人感叹魔幻大片在市场上不灵验了,作者风格的民国戏说观众也不买账了。面对凌空高冷浮华缥缈的视效大片,观众显然有点审美疲劳了,反而是接地气的社会写实片《我不是药神》、爆米花喜剧片《西虹市首富》一跃成了票房黑马,以小博大,赢得了观众,燃爆暑期档。

  此现象说明一个事实,观众迫切需要跟自己现实生活发生实际联系的精神文化产品,需要契合心理的当下可以对话的影像,而不是自说自话的远古影像。前者是鲜活和互动的,注入了时代精神;而后者则是相对封闭、凝固的,被抽空时代内容,可以欣赏但却不能走进。其实,早些年魔幻片《画皮》的成功除了华美灵动的视效,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涉及到当下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婚外情问题。显然,对于更新换代的观众而言,同时代的年轻创作者们更能感知到他们的需求点在哪里。

  《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在于用喜剧类型片的外包装讲了一个关注民生关心民情的社会问题,这种里外结合与国内流行的印度神片很相似,故事内核触及了生死痛点,引发了同情和共鸣,社会反响强烈,甚至影片还触动了高层的改革,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热议作了批示,这个电影实际的社会意义和功能被放大凸显出来。

  相对于《我不是药神》的普遍好评,《西虹市首富》却引起了两极评论,一方面观众热捧,特“笑”大片、笑到抽筋;一方面,诸多影评人尴尬失语,呈现出一种普遍的道德焦虑和电影本体被撞击的隐隐不安。

  但是细想想,这两部电影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首先,它们的主人公都是一个处于逆境的小人物,为观众提供一个放松优越的平民视角,观众的代入感强烈,也为主人公后来的反转和逆袭提供一个低起点,《我不是药神》中的勇哥是一家生意冷清的印度神油店小老板,婚姻破裂,经济窘迫,面临着压力重重的中年危机;《西虹市首富》里的王多鱼(多余)作为一个落魄的足球守门员正面临着一种被解雇的事业危机。

  其次,二者都有天然的喜剧色彩,这两个主人公都不是完美的理想男神,无论是外貌还是人格,都是有点胖胖邋遢的带有一己私利小缺点但又不失善良的普通小市民,无论是语言还是肢体都自带喜感,徐峥和沈腾这两位优秀的喜剧演员都非常形象地把这个小人物以及改变后的状态准确地演绎出来。

  最后,二者都是立足于大众,服务于大众,都兼具社会话题性。《我不是药神》传达了民众的心声,为民代言;《西虹市首富》让大众做梦,虽然是一次短暂的发财梦,但是也让观众得到了瞬间的解压和释放。所不同的是诉求点,相对于《我不是药神》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西虹市首富》则主打娱乐性,不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但“娱乐性”恰恰是大众消费文化的灵魂。

  这里,重点说一下备受争议的《西虹市首富》。相较于《夏洛特烦恼》的时空穿越、《羞羞的铁拳》的性别置换,这部《西虹市首富》以阶层反转设计喜剧桥段的覆盖面更大,和当下现实生活、时代精神契合地天衣无缝。

  虽说《西虹市首富》改编自1985年环球影业的《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但却做了很成功的本土化改编。“一个月花光10个亿”,这个强戏剧性的设定本身就具有超越日常的癫狂性和眩晕感,就如同买彩票中了头奖。

  不光是王多鱼发生了屌丝秒变土豪的突变,对于任何观众来说都有一种全程疯狂消费的强烈快感:住豪宅、开豪车、坐直升机、人参成捆吃、拉菲当白水喝、足球梦、投资热、西虹人瘦、和股神拉斐特共用午餐……等等轮番上场,如同刘姥姥逛大观园,乱花渐欲迷人眼,这种砸钱不顾后果的强破坏感把观众内心的坏小孩全都释放了出来,尤其是最后脂肪险的设计掀起了全民瘦身共同致富的热潮带来了全片的高潮,这种不断叠加的烧钱游戏兴奋感越强,荒诞感就越强烈。

  有人评价王多鱼和夏竹的爱情来得突然,我反而觉得这更能说明金钱的强烈攻势和无孔不入,甚至连清高本分的小会计都无法阻挡糖衣炮弹的轰炸,那场被误以为庆祝生日的全城烟花和王力宏专场音乐会制造了浪漫的梦幻时分,迅速捕获少女芳心,这不是爱情,这是用金钱营造的浪漫假象换得的婚姻联盟。

  年轻的主创们深谙观众心理,在花钱上可谓动足了脑筋,围绕金钱连连制造笑点,映照出经济时代语境下的种种荒诞怪相,其中对应着当下普通人的种种物质焦虑:房、车、颜值、成家、立业、育儿……,以及因为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所造成的心理落差:炫富、失衡、仇富、知识贬值、价值感缺失等等。

  相比之下,同样是李立群饰演的台湾爷爷,同样是遗嘱继承所引发的屌丝逆袭,同样有台湾女孩宋芸桦加盟参演,小沈阳的《猛虫过江》喜剧的点就太过时了,而“西虹市”中的笑梗却切中时代脉搏,花样翻新,观众看得很嗨,整个影院都充溢着笑声,气场欢乐一片。

  电影几乎就成了一种“你想看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的圆梦时刻,这个直达财富顶点的西虹市直通车瞬间满足了普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发财梦,畅快、刺激,而且不劳而获。虽然这只是一场白日梦的集体狂欢,一种替代性满足,但是也让平日里压力重重辛苦奔波的普罗大众,渴望着阶级跃层财富自由的底层草根,找到了一个彻底释放和宣泄的窗口,把他们从真实艰难的生存困境中暂时解脱出来。

  纵观全片,带来全民共振不仅仅是神通广大的消费快感,同时,在这个虚设的西虹市里,同样有着真实深刻的人性缩影,金钱就像一面照妖镜,人人在这个有魔力的镜子前一照,立刻原形毕露。

  比如那个“势利眼中最懂礼貌”的酒店经理,光鲜体面的白领金领们,还有小会计前男友、号称“西虹市王力宏”的伪知识分子柳建南(贱男)……,有钱能使鬼推磨,那种瞬间拜倒在金钱石榴裙下的无底线无节操嘴脸把对金钱的依附心理夸张地外化出来,演员用夸张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塑造了漫画式的喜剧形象,暴富下的种种滑稽众生相令人捧腹,也令人深思。

  喜剧的反面暴露出人们的虚伪和贪欲,都市时代病体征被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来,虽谈不上批判,却也达到了一种荒唐反讽的效果。

  影片用一种渲染拜金主义的表现方式来反对拜金主义,结尾还是回归到情义大于金钱的主流价值观当中,只不过,回归的比较牵强。

  先说友情,被金钱麻痹的大翔足球队整日吃喝玩乐,精神涣散,还要在最后的比赛中展现出坚毅无比的团队精神和兄弟情义,笑点还是大于感动;再说爱情,我承认,土圆俗的暴发户和小清新的反差萌确实带来了种种错位的喜感,但是没有多少爱情根基的王多鱼会为夏竹舍弃300亿!?观众会在心里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种情比金坚的侠义行为仅仅靠善良的土豪人设似乎太薄弱了,如果前面有些真情流露的铺垫,这样的选择结果可能会更让人信服。

  而且,作为一种放大的直男幻想,《西虹市首富》里的女性观是相当保守和落后的,缺乏自主性人格的女主基本完成了喜剧片常见的欢喜冤家配置,但最后还是沦陷进了金钱的幻觉当中。《夏洛特烦恼》更是危险,全民观众所感动的好妻子马冬梅其实是为男人牺牲自我奉献一切的刘慧芳附体,想想确实不寒而栗。

  喜剧片以它的亲民性和讽刺性找到了一种切入现实的方式,尊重观众的世俗理想和心理诉求,赢得国内市场的认可和回馈令人欣慰。但是要走上国际化的大舞台,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还需要代表东方美学的重工业电影类型,魔幻大片再次振兴除了提升视听优势外,更需要在故事的打磨上、人物的塑造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关键还要寻求和当下观众心理契合的点,才有可能东风再起,重振雄风。在影评收笔之际,看到《一出好戏》的诞生是另外一个惊喜,如果说《我不是药神》让人笑中含泪,《西虹市首富》让人爆笑解压,那么《一出好戏》则让人哭笑不得,细思极恐。

  三部电影虽然品相不同,但都含有喜剧的因子,而且出奇一致的是,它们都对应着一种大众的现实焦虑:关于药、关于遗产,关于彩票。

  和《西虹市首富》一样,同样是底层小人物的逆袭,同样是特殊情境中的众生相,同样有着阶层错位和秩序的重新建立,但显然,《一出好戏》有着更大的假定性和严酷性,在普遍的物质焦虑之上又提升了另外一个高度,它俯瞰着为了生存焦灼的芸芸众生,把人性的善和恶毫不留情地全都抖落出来。

  借此,这出荒岛生存寓言还上演了人类文明进化简史:从原始社会的暴力到资本社会的交易,一直到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主义”……,领袖人物也从司机小王更迭到公司老板一直到小职员马进,而他们靠的是体力(打果子+发现洞)-船和牌(发现船+商业逻辑)-老天赐得的鱼(运气+智力),这些精心构思的人物和情节都被寄予了象征寓意,那艘颠倒的大船不就意味着那个颠倒荒诞的世界嘛,而“疯子”这个在很多电影中都出现的符号也有了新的意义,虽然女性在这部电影中依然像梦一样存在,但这种超现实的现实主义并不妨碍它代表着中国电影发展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作者: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