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巢》破茧难

《谜巢》破茧难 日期:2018年01月23日

  《谜巢》上映首日2000万左右的票房,首周末不到4000万票房。口碑在上映第二天出现下滑,时光网和豆瓣的评分均在5分以下。猫眼的口碑统计,9-10分的占比33.8%(截至1月22日上午),同期的《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这个指标为62.9%,《神秘巨星》为89.9%。按照贝恩的NPS满意度调查法,9-10分代表客户会推介该产品。推介型客户的比例越低,意味着贬低型客户(0-6分)和被动满意型客户(7-8分)越多,通过口碑产生的正向传播就会受到限制,而《谜巢》的贬低型观众占比也相对很高。

  本片在不同宣介媒体上的标签包括:动作、冒险、惊悚、剧情。从观影体验看,冒险是本片最突出的类型元素,其余的并不鲜明。

  ●动作效果很一般。虽然男主演凯南·鲁兹准备了一身肌肉,但剧中却没有多少施展空间。像《古墓丽影》系列一样,李冰冰担纲冒险团队的女性主导角色,服装造型与安吉丽娜·朱莉的形象类似(冒险片中,各种材质的紧身小背心是女主标配)。但是,穿了紧身小背心不见得能打,李冰冰的动作戏基本没有。所以不能抱着对《古墓丽影》动作戏的炫酷体验去看《谜巢》。

  ●惊悚元素尚可。片中的大怪物毒蜘蛛,通过视觉特效处理,特别是3D效果下,有时直逼人眼,有时以密集恐惧症方式袭击观众。救援团队在蜘蛛恐惧中小心探索,黑暗幽闭的空间、怪异的尸体和蜘蛛造型都能带来惊悚之感。这一点还可以召唤起我们对澳洲惊悚片传统的记忆。

  ●剧情标签勉为其难。不看动作、不看爱情、也不幽默,不代表剧情突出。《谜巢》的情节推进和人物塑造都很薄弱。想想《勇敢者游戏》里那几个有趣的游戏穿越者及其幽默滑稽的台词,《谜巢》的救援队员显得多么古板和乏味。整体剧情比较简单,虽然设计了情感戏和冒险戏的交叉叙事,但情感戏很弱。

  冒险片的常规套路是过关斩将,《谜巢》也设计了重重关卡和反派人物。不过片中正邪势力的对抗不强,贪婪的老板梅森可不是《古墓丽影》狡诈凶险、背靠神秘组织光明会的波维尔,所以《谜巢》只能依赖人类与毒蜘蛛、地宫险地形成的冒险闯关游戏。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剧情的丰富性,或者说对冒险闯关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

  ●冒险元素做得最好,但提供的冒险体验真的不强。看《夺宝奇兵》《古墓丽影》长大的观众,又有同档期的《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比照,冒险片的阅读能力确实强大。而本片让观众在期待中步步失望。

  冒险闯关中可欣赏的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和技术装备)、险境奇观(和怪物)、勇气和爱、运气(和超自然神力)等。《谜巢》派出的是一支不装备武器的冒险团队,同时也没有多少动作戏,很“环保”,所以他们更多可以施展的应该是“软实力”——智识。

  成员包括救援专家、剧毒生物学家、气象专家。可是,他们的智识在闯关中缺乏充分展示,未产生智力快感。此时会令人怀念《寻龙诀》里的盗墓专业技能和那些小聪明了。他们闯关成功主要靠什么呢?运气和神力因素太多了。过岩浆悬崖,找到桥的机关,只是个巧合。过巨石闸门,李冰冰用手机拍死毒蜘蛛,很是运气。打开墓穴时,选择写着不同文字的窗格,虽说有点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但还是运气多些。

  凯南·鲁兹在水池中遭遇毒蜘蛛,居然没被蜇到,太幸运了。而救援团队逃出地宫,主要靠吴尊遗落的地宫笔记,这叫“天降大神法”,只需要救援队员杰森看懂笔记就好了。其间,还可肯定的是毒蜘蛛的造型和视觉特效,以及部分地宫的美术和置景。对于特效导演出身的本片导演金波·兰道和澳洲顶级视效公司Rising Sun Pictures(旭升)来说,这当是水准之内的呈现(当然投资不足也降低成色)。

  《谜巢》的创作团队是中澳组合,制作以澳方为主。主要成员和公司都是自带光环的:澳籍导演是好莱坞特效狂人,代表作有《黑客帝国》《灵魂战车》《阿凡达》等。旭升特效公司代表作有《哈利波特》《金刚狼》《超人归来》《夏洛特的网》等。主演也都是享有知名度的明星演员。

  但是本片还是陷入“大咖陷阱”,一群能干的人做了一件并不漂亮的事。投资项目、选择主创,必然要看以往的市场数据;但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这种数据为最终成功提供的保障系数是不是变小了?谁会确信某个导演或者编剧、明星能够提供票房保底?《谜巢》的出现,与导演的上一部电影《大海啸之鲨口逃生》(2012)有关联。

  《鲨口逃生》中国市场取得1.58亿票房(时光网),投资约1500多万人民币(IMDb),按照国产片分账比例,以此估算这部片子是挣钱的(视觉特效由Postmodern Sydney完成)。但是,观众对于此片的口碑并不高。在中外电影合作的激情下,金波·兰道获得了中国的大河影业扬州公司、中影股份,澳洲的Sleeping Otters Productions,美国的极光影业等公司的投资。

  从《鲨口逃生》到《谜巢》,其实重复了一些创作问题,剧本和叙事是病灶点。这也是观众对于当下澳洲本土电影的一个代表性印象。

  澳洲历来以电影取景圣地闻名,好莱坞几家制片厂在澳洲建有摄影棚,澳洲政府推出了丰厚的电影合拍返税减免政策(但取得这些优惠并不简单,要符合相关条件和程序)。近十年来,澳洲年度观影人次大致在9000多万,人均年观影4次,年票房8--9亿美元,年出品量30部左右。

  当下澳洲电影发展存在瓶颈,他们积极寻求国际影坛的存在感,澳洲政府和电影人对于中国市场抱有很多期待。中澳2007年签署电影合拍协议以来,共有5部作品:2010 《寻龙夺宝》、2011《幸福卡片》、2012《大海啸之鲨口逃生》、2017《谜巢》和《最长一枪》(待上映),最新立项1部《澳囧奇缘》(2017年12月立项通过,编剧焦安)。总体而言,中澳电影合拍进展比较缓慢。现在中外合拍电影不断增加,一年可到六、七十部,但是成功的还很少。

  关于合拍的讨论绕来绕去还是归结到文化问题,中澳合拍中包含基于地缘的南北关系,也有源于文化的东西关系。《谜巢》中有个天马行空的想象,就是把中国始皇帝的长生不老传说与澳洲毒蜘蛛结合起来,皇帝求长生的探险队不但向东瀛,也迈向了南半球。

  老实说,片中涉及的中国历史文化部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不忍直视。古代帝王、术士吴福和宫殿造型、表演,都不能与中国主流商业片达到的水准相比。说到底,这些想象还是建立在对中华历史文化一星半点的理解之上,对当下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也认识不足。

  作者: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