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悍的“星球大战”撞见了以小搏大的“前任男友”

强悍的“星球大战”撞见了以小搏大的“前任男友” 日期:2018年01月09日

  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强大的全球营销力也好,花心思专攻小镇青年情感神经也好,二三线小镇观众反渗透一二线城市观众的票房逆袭也好,谁也都抵挡不住中国电影市场新兴局面的出现,谁也无法事先预测新年档期中国电影观众的心态波动和消费驱动。

  在众多国外电影同行和国际媒体对目前的市场现象发出感慨的时候,此刻迪斯尼和卢卡斯电影公司恐怕是在其中感到最不解和无奈的一个。《好莱坞报道》在1月4号发布的名为“《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在中国首日票房失败”的报道中,称“迪斯尼知道前两部《星球大战》在中国的票房已经是表现得平平了,可没想到这一部《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比期待得情况更惨。《星战8》被中国喜剧片《前任男友3》狠狠地打击……中国票房在继续增长,2017年中国票务收入增长了13.5%,达到创纪录的86亿美元,越来越接近取代北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影院市场。”

  

  随后,《好莱坞报道》1月7号发布了名为“迪士尼和卢卡斯电影公司在中国的命运被中国本土喜剧《前任男友3》所主导,该片第二个周末赢得了巨额票房8670万美元。”的报道。它在类比分析了几部星战片在中国的历史票房表现以及分析了《前任男友3》的惊人反超数据之后,得出了它的以下结论,即中国影院经理们开始喜欢本土话题影片,《星战8》的票房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中国观众不熟悉空间传奇的前身背景故事,而对《前任男友3》的现实主题较为熟悉。

  与此同时,《综艺》在1月5号发布了名为“《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在中国开画位居第二”的报道,称“影片《星战8》尽管拥有在中国大比例排片的优势,迪斯尼也调动了全力的营销能量,周五首映后,依然落后于国产本土喜剧片《前任男友3》,截止午夜场首映和首日放映后的当日下午7点,影片《星战8》只占到了27%的市场份额。

  

  而相对排片较少的影片《前任男友3》则获得了58%的市场份额。”报道认为《星球大战》系列片在北美观众和其他国家观众当中产生的影响力从未在中国有过,前六部星战片也只是在各方推动下才得以在两年前的上海电影上获得展映。迪斯尼为了让星战片打进中国市场,在影片《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给了两位中国男性主要角色。可以看出迪斯尼非常重视星战系列在中国市场所占的份额。

  “最后的绝地武士”在全球票房回收不错,在英国拿到了1.029亿美元,在德国获得了735万美元,在法国赢得了5760万美元,在日本也取得了5220万美元。可是,它在中国首周末的票房只比它在北美已经上映多日后的第四周末的票房多出5百万美元。

  

  的确让人意外,冲击好莱坞大制作经典故事《星球大战8》的国产影片并不是市场逆袭成功并由名导冯小刚坐阵的影片《芳华》,而是上映11天即拿下了14亿票房、连续7天登顶单日票房冠军的国产爱情喜剧片《前任男友3》。影片《星战8》上映第一天就被影片《前任男友3》反超,使得《星战8》首周末下来只有20140.8万的票房。

  这个意外的市场票房局面也引起了国内媒体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根据淘票专业版数据,在同档期几部主要竞争影片当中,购票观看《前任男友3》的19岁以下观众占到了23.7%,24岁以下观众占比达到了70.7%,超过了其他竞争影片。

  

  按照大多影评和票房数据分析的习惯来看,一部影片的口碑都是从北上广深和各省

  会城市开始发酵,在这些一二线城市稳住了口碑之后,再逐步向三四线城镇渗透和外延,历史上出现逆向发展的影片案例很少。可是影片《前任男友3》恰恰反了过来,它在三四线城镇观众的占比达到了47.3%,是同档期竞争影片中最高的,城镇青年观众在主导该影片票房的走向,在大力拉升该影片的票房记录。

  更令人不解的是,判断一部影片是否能够逆袭往往看其第二周周末票房是否能够超过其首周末票房。影片《前任男友3》不仅第二周周末票房是首周周末票房的2倍,并且工作日单日票房能够过亿。实属不多见。

  

  以上种种现象和数据,一方面证明影片获得了市场的欢迎,一方面被部分影评人推理为影片在竞争中的胜出靠得是话题,而非口碑和影片质量。笔者认为不尽然。

  对于一部影片的创作者来说,考虑的是差异而非高下。

  不同年龄的观众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地理区域的观众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观众年轻化并不意味着肤浅,二三线城镇观众并不全都比一二线城市观众的认知水平低。看到猫眼评分是9.2分,就说是猫眼核心用户是年轻人多的缘故。

  

  其实,这些都是冷冷的数据以及大家惯有的思维在起作用。影片成败的关键终归是要看影片的故事是否打动人,讲述故事的手法和影像处理是否与其目标观众产生了共鸣。影片《前任男友3》在故事的设定和讲述方式两个层面都做的不错。

  《前任男友3》这部影片恰恰是没有包袱地很实在地表达了两对恋人的情感博弈和现实命运。两对恋人在当下社会生存环境下的个体生命体验和体验背后的反思与多数年轻观众的内心产生了共鸣。它并不缺深度,它并不失严肃。它只是抓到了年轻观众的情感神经所特有的震荡方式。

作者: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