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从拯救少女到拯救少妇

《想见你》:从拯救少女到拯救少妇 日期:2022年12月27日

  鉴于影版《想见你》的粉丝属性,必须先标明身份,我不是剧粉,但为了看片,我追完了整部剧,所以是了解剧集但不带剧粉滤镜的纯观众。为避免剧透,对影片中令人目眩神迷蝴蝶穿花般在时间线上不停歇地旋转跳跃,就不做分析了,本文只集中探讨剧版和影版故事中启动一切时空穿越的原始契机——拯救陈韵如。 陈韵如是谁? 陈韵如是凤南中学的一名女生,她平凡而普通,内向而孤僻,茕茕独行,总戴着耳机听着伍佰的歌。在校园传闻里她有很多版本,一会儿是弱女,一会儿是妖妇。她是两起凶案的受害者,第一次她被打破头,第二次她失去了生命,她的人生戛然而止在十七岁,留下一个浓重的问号。

  跟《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四一样,陈韵如是台湾青春残酷校园题材影视作品中最经典也最拿手的那种多面而迷离的悲剧女主角,她像一个谜,引诱着你层层深入,最后打开令人悲伤的真相。所以,虽然剧版《想见你》中掌握强势主动地位并且拥有完整浪漫爱情线的是2019年的都市女白领黄雨萱,陈韵如一度沦为她时空穿越后的魂器,但随着剧集徐徐舒展开一瓣瓣遮蔽的折页,我们会发现其实真正的主角是那个生活在1998年的女中学生陈韵如。 剧版《想见你》的成功正是对于陈韵如这个角色的不断挖掘与丰富,它的所有时空穿越动作化繁为简都可以用陈韵如这个人物的塑造线来划分阶段: 第一阶段,陈韵如是工具人,主要叙事动力是黄雨萱回到过去寻找早逝的爱人;随着剧情揭晓陈韵如会在1999年的小年夜被人杀死,叙事动力发生切换,陈韵如从无人关注的工具人变成了众人保护的受害人,叙事母题、故事类型都从跨时空追爱变成了提前狙击凶手拯救陈韵如,到此处已经是一个反转。 而剧集的创作者还不满于此,又在第三阶段赋予了陈韵如更复杂的层次,再次穿越后黄雨萱的灵魂被囚禁在陈韵如的体内。而尝到了做黄雨萱的甜头之后的陈韵如想取而代之,永远以黄雨萱的状态活着,陈韵如从孱弱的受害者陡然变成了腹黑的阴谋者,故事的类型从悬疑切换到双重人格之争的心理惊悚。 然后故事进入第四阶段也就是终曲,被识破后的陈韵如想回到从前的自己,却在黄雨萱的对比下更显失败,决定在1999年的小年夜将自己献祭给那个一直想杀死她的校园变态杀手,结束自己被嫌弃的一生。到这里,黄雨萱才终于知道,原来杀死陈韵如的凶手就是她,是她对爱人的执念,杀死了陈韵如。拯救陈韵如成为剧集最终的指向,而此时拯救陈韵如不再是一次英雄义举,而变成一次道德自赎。

  “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所有人还都让我再努力一点,你们知不知道这很残忍,我好累,我想结束这一切。”陈韵如站在栏杆上的这句台词,让我潸然泪下,也让剧版《想见你》具有了残酷沉重而刺痛人心的质感。当所有人甚至包括屏幕前的观众都想去伸出手拯救陈韵如的时候,她清醒地决绝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将生命定格在那一个冷雨夜。 我们从剧本书上学会了人物的弧光这个词,也就是人物在故事中从始至终的变化,或者说观众对人物从始至终认识的逐渐深入,从人物弧光来说,从魂器到受害者到反派到悲剧女主角,陈韵如拥有如四眼拱桥般华美的人物弧光。而以这样一个人物为故事的锚,你才会觉得所有人的屡次三番的折腾,哪怕是黄雨萱付出再也不能与爱人跨越时空重逢的代价,为了拯救陈韵如,都是值得的。

  影版中华丽炫技般你穿我也穿的时空线上翻花,归根结底,还是得以结实的人物动机作为根基,说来还是为了拯救陈韵如,已经变成30多岁的少妇的陈韵如居然还是一心闹自杀,说实在的,我有点沮丧。更糟糕的是,我揣测剧作者可能都很年轻,还不太了解主妇的生活,少妇陈韵如好像并没有长大,还怀揣一颗敏感易碎的少女心,当有机会重来一切,不是应该搏一把更好的人生吗,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的死会让一切变得更好呢。 杀死一个少妇的和杀死一个少女的,不太可能是同一件事,前者参看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时时刻刻》中朱利安·摩尔扮演的劳拉·布朗,一个在平静中绝望崩溃的主妇;而后者参看索菲亚·科波拉导演的《处女之死》中的四个青春女孩,在少妇的阶段还聊发少女狂,对于观众来说,是件很尴尬的事情。

  《时时刻刻》 由于陈韵如这个锚式人物的失重,“拯救陈韵如”跟剧版同样的主题就变得失去了穿透人心的力量,也让一直暗恋陈韵如的莫俊杰还有金世佳扮演的陈韵如的老公这些附着在陈韵如这个角色上的其他配角完全失去了凭依。另外剧版中黄雨萱、陈韵如两生花般的厚实的历史纵深结构也被打薄,一群人就在2014、2017年间来回腾跃,做着无尽螺旋的游戏,影版的质感一下子轻飘起来,如果说剧版像块千层蛋糕,影版就像块印度抛饼。 看完影版《想见你》,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时空穿越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时间跨度,因为时间本身就是丈量人生最重要的维度,时间甚至能让一个本来普通的故事发酵,生出别样的韵味。

  现在的爱情戏真的越来越难拍了,越来越少人自信地拍一部纯纯的爱情片,谈恋爱都得混搭进各种类型之中,穿越、悬疑、人格分裂玩得花团锦簇目不暇接,编剧的技术活也从故事板、人物小传变成了时间线和思维导图,是我们习惯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还是我们真的对爱情不那么感兴趣了。但我固执而守旧地认为,艺术作品真正的技术活只有一个,就是关照人生,照见我们自己,花活儿今日鲜明日旧,唯有创造令人难忘的人物才是不褪色的魅力。

  作者: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