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一个有关儿童成长的故事

《大雨》:一个有关儿童成长的故事 日期:2024年02月02日

  七年前,导演不思凡为我们带来了“限制级重口味暗黑暴力风”的成人向动画电影《大护法》;七年后,我们迎来了不思凡的新作《大雨》。

  影片上映前的各类宣传和预告片,可谓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影片中的氤氲之气和水色画风,晕染出江南的烟雨诗意;写实与写意、温婉与绚烂相交融的画面特点则保留了不思凡一以贯之的创作特点。更重要的是,各类宣传和预告片都暗示了《大雨》“表里俱佳”,在优秀的画面审美背后饱含不思凡对多种主题的深刻思考。

  揣着对《大雨》的满满期待,我在影片上映首日便前去观影,但结果却并不理想。影片除了优秀的音画效果,内容和情节设计都令我有些失望。起初,我以为是自己欣赏水平不够,没有体悟出导演的“巧思”或“巧技”,便再入“雨中”。但二度观影只让我再次坚定了之前的看法:《大雨》的剧情真正表达的并不是影片及其各类宣传中所强调的亲情、生存或社会等主题。影片的形式(剧情)和内容(主题)契合度不够,导致各部分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整体结构过于松散,最终影响了《大雨》的整体观感。 在我看来,影片的主要剧情与内容结构讲述和反映的是馒头的成长,是一部有关“儿童成长”的魔法故事(即一般所称的“童话”)。也只有这个主题,才能更好地将影片的情节和其所表现的其它主题串联起来,解决影片现有的一些问题。

  俄国民间文艺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认为“所有的魔法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并认为“成年礼是故事的远古的基础”之一。魔法故事中“主人公离家(出发)、受到加害(加害或缺失)、获得帮助(宝物的提供、获得)、通过考验(战胜)、成功归来(归来)”这五个主要情节(前部括号内为普罗普所称的“功能”),分别对应成人仪式中常见的几个环节:儿童离开部落进入试炼场、获到某种力量(宝物)和相助者的帮助并在其帮助下通过试炼、以全新的身份重新回到部落。以上构成了魔法故事的三层结构:多样的故事内容——相同的叙事结构——唯一的历史根源。 我们再来看看《大雨》的主要剧情:传说中沉没多年的戏鼓船将于惊蛰之日重现大龙湾。船上有价值连城的夜翎缎,而且因为受到隐蛟的寄生即将孵化怪物隐蛟王。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幸福的未来,通缉要犯大谷子带着养子馒头在惊蛰当天来到大龙湾寻找夜翎缎。在这里,父子二人遇到了柳家军团和夜翎人,并被迫卷入了几方势力的争斗中,大谷子也不幸被隐蛟寄生。历经各种困难,大谷子拿到了夜翎缎,馒头也重新找到自己的父亲。但大谷子已被隐蛟寄生太久,无法从怪物变回人形,最终焚化在馒头面前。

  对比魔法故事的叙事结构可以发现,《大雨》的主要剧情结构也可以分成“主人公离家(馒头跟着父亲来到大龙湾)、受到加害(父亲被隐蛟寄生)、获得帮助(馒头获得柳彦之、柳大乐、穆影之和小猴子的帮助)、通过考验、(成功)归来”。 有人会问,《大雨》里明明没有主人公“通过考验”的剧情,大谷子的死也让馒头的救父行动失败了,馒头根本没有成功归来,你怎么能把这两个要素加进去,怎么能说《大雨》和魔法故事的叙事结构是一样的呢? 没错,在魔法故事中,主人公通过的考验是非常具体的,有明确的任务要求。比如英雄需要回答出某些难题才能迎娶公主,或者灰姑娘必须捡完炉灰中的豆子才能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但通过考验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来说,不仅是形式要求,更重要是通过考验意味着主人公掌握了某种宝物或者本领,而正是这种宝物或本领才能让他成功归来。这一点在成人仪式中更好理解。原始部落的成年人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并熟练的掌握某种生存技能。在成人仪式中接受考验,就是为了检验儿童是否具备了这些品质或技能,而不是为考验而考验。

  和“通过考验”一样,“归来”在魔法故事中也有着深层含义。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归来时或者已经结婚(《青蛙王子》)或者学会了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本事(《魔法师和他的徒弟》)。这两者都说明主人公此刻可以脱离父母的保护,独自面对世界了。因此,相比“凯旋”而归,归来时更重要的是主人公身份的变化,从儿童变为成人。 找寻《大雨》中馒头“通过考验”和“归来”的剧情,需要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观察馒头参与的是何种考验。

  影片开场不久,大谷子被隐蛟寄生,是大龙湾这个“试炼场”对馒头的加害。通过强行掳走大谷子,馒头从时刻受父亲保护的儿童,转变为被迫独自面对世界的儿童。因为受到加害,馒头的考验也随之开始,考验的内容是馒头能否成长为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独自在乱世生存。 看到了馒头经历着何种考验,他何时通过考验并成功归来就显而易见了。《大雨》的最后一幕中,当馒头面对世间罕见的宝物时,他心中仍渴望救回父亲,与大谷子生活在一起。这是馒头至善至美至纯的人性的集中表达,也是馒头通过考验的关键时刻。爱之所以在这场考验中如此重要,是因为只有“有爱”才能在乱世中安身。正如片尾所说“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

  经历并通过考验的馒头懂得如何面对欺辱、欲望和不公(戏班老船长、柳大欢等人是反面教材),也知道怎样永葆初心、善待万物(穆影之、夜翎人等人是正面教材)。考验完成意味着馒头能够独自面对世界、能够在残酷的世界中生存。儿童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只有成人才有用这种本领。所以此时馒头的身份也改变了,从儿童变为成人(虽是儿童身,却已是成人心)。主人公身份的变化代表他的“胜利归来”。 故事到此结束。 辨析或还原不思凡在《大雨》中讲述了什么主题并不重要。因为无论是不思凡本人还是影片的各类宣传,都没有提及“儿童(馒头)成长”这一主题,更没有将其视为本片最重要的主题。结构相似的系统具有相似的功能。《大雨》在内容结构上和魔法故事的一致性,也使它必然具有和魔法故事相似的功能(讲述同一个主题)。

  用魔法故事的叙事结构分析《大雨》,不仅影片的主线剧情更加清晰,也可以对影片的某些部分进行更合理的阐释。例如影片中馒头和大谷子不停地呼唤对方,大谷子不断闪回的记忆,和大谷子被寄生后将馒头托付给柳彦之和柳大乐并避而不见、但仍一心挂念着馒头的情节,在很多网友看来略有说教与煽情之嫌。但从本文所揭示的结构中,这些剧情全部都是对馒头的考验。大谷子将儿子托付给他人并避而不见,是考验开始的必然要求。身为成人,可以接受朋友(柳彦之与柳大乐等人)的帮助,但不能继续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其它情节则是或在考验馒头是否能够独立(被照顾的越好越难独立)、或是说明馒头在努力的通过考验(面对困难与诱惑仍不忘亲情)。再如影片结尾处大谷子的死,作为馒头身份变化、成功归来的标记,也可以被视为剧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了。

  截止到1月29日,《大雨》的评分(豆瓣)和票房(灯塔)成绩都表现的不甚理想(豆瓣评分6.5、灯塔统计影片上映18日总票房1540.7万元)。造成这种结果可能有多种原因,但影片现有的剧情设计和表现,必定位列其中。 相比起电影,民间故事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却相当深厚。这样的叙事及文化传统常常悄然变化为各种今日之所见,在不经意间对我们产生着影响。如果能在影片制作阶段,就将对魔法故事的分析方法引入进去,也许能梳理清楚现在看上去有些混乱的剧情,也可以将不思凡试图讨论的各种主题更加紧密且顺滑组合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作者: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