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谁说宣教片就不好看了?

《孤注一掷》:谁说宣教片就不好看了? 日期:2023年08月17日

  作者:周舟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观影前听到两派意见,一说《孤注一掷》是部反诈宣教片,另一说还挺好看,看完之后,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在我这达成了统一,是有宣教,也还挺好看。

  坦荡荡的宣教

  此类暗黑题材为了规避带来的负面社会效果,从来都必须包括正面导向的宣教,好莱坞30年代最古早最放肆的那批黑帮片里,也有一个神父跟在反派身边喋喋不休敦敦教诲。《三言》《二拍》讲完耸动艳情的故事之后,也有一首劝诫诗提纲挈领地教你正派做人。国情更决定了此类负面题材能够解禁出现在银幕上,先在要求便是强调宣教劝诫,扫黑、防诈、禁毒等题材影片中宣教是毋庸讳言的组成。《孤注一掷》一开始,就是一个反诈宣教活动的现场,故事讲完后,又回到宣教活动,首尾呼应。这就是“反诈宣教片”说法的由来。

  我个人倒觉得宣教形式对《孤注一掷》的故事没有伤害,相反它比许多同类题材影片更聪明,我看过一些影片是把黑帮叙事与正面宣教彻底做成分裂的两块,而《孤注一掷》没有把宣教藏着掖着,而是以宣教活动这样一种坦荡荡的形式开宗明义,它借用一种先在的形式让影片中一些本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变得合理了。就像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一书中高度夸赞的劳伦斯·奥利弗爵士改编的莎翁电影,因为劳伦斯事先知道无法在一部影片中彻底摆脱所有莎剧舞台的基因,实现完全的电影化,所以他在《理查三世》的开场让镜头从剧场递进到舞台再进入到表演区中,这个先在的形式给予了后面所有偏舞台化、戏剧化、非电影化的处理一种合理性。

  《孤注一掷》以宣教活动开门见山,反而让其在完成了规定的宣教动作之后,更能好整以暇地进入到故事里,而且观众对于这个故事的接受方式有别于其他故事片,你看它的时候不是一种事不关己的猎奇,反而在这种宣教形式自带的询唤机制中潜移默化地将自我代入,事实上,这种代入感在某种程度上反而造就了《孤注一掷》的高票房。大家可能忘了,五十多年前,两部军教片《地道战》《地雷战》缔造了全民观影的奇迹。战争的传奇性与宣教的普及性的奇妙组合让这两部影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群众性和参与性。当年很多男孩子真的是十二分认真地反复观看《地雷战》,想学做地雷。

  《孤注一掷》宣教形式的另一聪明之处在于,它对宣教人的选择与运用,也就是咏梅饰演的警官,首先她是一名女性,而且是一位非常亲和、说起话来循循善诱的中年女性,这种性别角色让宣教变得更为柔和,更接近家中妈妈温柔的唠叨与提醒。第二,咏梅饰演的警官,不仅是宣教人,还是故事中的行动者,一般情况这两种角色会分列,而《孤注一掷》把宣教人与行动者合一,就像说书人进入到故事成为故事的一个角色后又跳出来跟你讲这个故事的道理,这种在故事里跳入跳出的机制,让宣教和故事不再是两张皮,而融合地更加紧密。

  与《孤注一掷》毫不掩饰的宣教性相适配的是这部影片的平凡性(ordinary),这种平凡性是与好莱坞崇尚传奇,塑造高于普通人的英雄的那种英雄性(heroism)相对的。《孤注一掷》如此耸动的题材放在好莱坞会讲成一个非常极致的故事,坏人超乎一般人性的邪恶与凶残,好人也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勇气与体能。但在《孤注一掷》中,坏人虽坏,也仍是一个普通的坏人,没有坏成邪典电影里那种极端,好人虽好,也只是泯然众人中的一个,并没有金手指与主角光环。

我特别喜欢的一段是,咏梅扮演的警察去解救受骗者时,她坐的车被当地村民围攻,她的慌乱与狼狈是显而易见的,最后她想从地上捡起装有重要信息的手机时,手掌被阿才开枪洞穿,贯穿性的创口昭示她不是一个开挂的英雄,只是肉身凡胎的普通人。与之相对,阿才放走安娜,怕事情败露用剪刀扎坤哥后背,坤哥被扎后居然没有开枪打他,而是放了阿才一码,这些坏人身上良善的闪念与摇摆,让他们不是类型电影中常见的硬梆梆铁板一块的极恶之徒,而只是被恶念迷心行差踏错的普通人。这种平凡性与好莱坞式的英雄性比起来,确实没有达到讲故事常常追求的极致与爽感,但也有一种朴素真实的质感。

  暗戳戳的剧作功夫

  监制宁浩是技术性非常强的类型片好手,他的公司坏猴子72变计划签的新导演年纪虽轻各个电影技巧过硬,如文牧野(《我不是药神》)、路阳(《绣春刀》)、申奥(《孤注一掷》)、温仕培(《热带往事》)。《孤注一掷》这种基于敏感真实案例创作的影片所受限制不少,不能完全撒开了写,创作难度很大。内地影片无法像《无双》细致入微地讲述作奸犯科的细节,《孤注一掷》里关于“千门”奥秘只能点到为止,虽然采集了上万案例,可丰沛翔实的受骗细节和办案细节都因不便解密而无法出现在电影里,故事难以避免得存在戏剧浓度不够,简单稀薄甚至断点的问题。《孤注一掷》能在故事容量并不大的情况下,提供给观众较为流畅与紧张的观影体验,在剧作结构上其实花了很多心思,非常聪明地利用结构和技巧帮助了自己。

  来分解一下《孤注一掷》的剧作结构。

  引子:咏梅扮演的警官开始宣讲——

  第1幕:男女主角亮相,在两人在卫生间被阿才堵住截止。第一幕幕末点,非常好识别,因为有一个倒叙的时间线甩回来的动作作为此幕的休止符。

  第2幕:以“大货上线了”台词拉开序幕,完成第一幕第二幕衔接,然后以王大陆饰演的受骗者展开了相对完整的第二幕。第二幕的幕末点,更加鲜明甚至浓重,受骗者跳楼、骗人公司欢庆的对比蒙太奇,让人很自然地想到《教父》著名的教堂与杀戮的交叉剪辑。

  第3幕:金晨脱逃,历经败露—受刑—逃跑—被抓—沉海—救起—放走,三起三落的跌宕,以金晨坐在船上与阿才隔水相望的镜头为幕末点。

  第4幕:警方开始解救计划,经历了来到邻国——解救功亏一篑——被围遇险——准备回国——收到新信息——内外呼应,成功解救,几个跌宕。

  尾声:呼应引子,剧中人出现在宣讲现场,剧终。

  从简单的拉片可以看出,《孤注一掷》采用了现代流行的四幕式,比经典的三幕式好用,因为中段掰成两幕来写,不容易让影片漫长的中段塌掉。每一幕的幕末点,下一幕的幕启点,鲜明,有力,就像写文章时漂亮的分段,会让整个剧作结构清晰利落。每一幕都有不少于三次的跌宕起落,这是靠编剧设计大情节点来完成的。

  戏剧浓度不够时,比如第一幕其实信息并不充沛,有点单薄,但编剧用了一个时间线倒叙再甩回,先从张艺兴讲到他被阿才堵在卫生间里,切到金晨的视点,倒叙金晨的故事,再甩回到当下此刻,用视点的切换和时间线的倒叙、顺叙技巧的结合,缓解了第一幕的戏剧性薄弱。等于说是用技巧硬补了剧情的短板。

  影片是群像叙事,四幕几乎每幕都切换了视点和主人公,这样处理会增加剧情的丰厚感但也容易出现散乱的问题,《孤注一掷》采用的剧作技巧是用人际牵引,一个人引出下一个人,从咏梅——张艺兴——金晨——王大陆——周也——甩回到咏梅,通过人际衔接,对影片进行了统领,增强了故事的整体感。

  《孤注一掷》看似简单,其实动用了不少剧作技巧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在观众情感拿捏方面,也做得很聪明,王大陆那条线上,真正的戏眼其实在邓萃雯扮演的妈妈身上,无论是被儿子自残逼着要钱,还是看到儿子跳楼自杀后的崩溃,每个煽情的泪点导演都准确地留给了妈妈,这是国人都能体会的切肤之殇,如果王大陆饰演的受骗者还因为自己的贪念和赌性是一个不完美受害者,那么其母显然是一个必然引发观众同情的无可挑剔的完美受害者,慈母何辜,要因行骗者承受这种剜心刮骨之痛。

  在我看来,影片最显见的缺陷在于金晨扮演的安娜像跟其他人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导演解释说那里的女性其实很悲惨,但影片不想往那个方向去。不以女性的苦难为卖点,态度是正确的,可影片现在的处理过于隐晦已经造成了剧作上的空白与断点。在如何呈现方面可以考量,但剧情交代应该足够清晰,不能损伤叙事的整体逻辑。托尔斯泰再疼惜安娜·卡列尼娜,也要逼她走上铁轨,否则慈悲心就伤害了艺术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