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学校动态
  
  
招生宣传及通知
  
  
学生园地
  
  
校友会
  
  
返回电影资料馆首页
  

最新信息

  • 相约直播间——我中心举行网...
  • 我中心举行2019年硕士研究生...
  •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9届...
  • 好莱坞著名制片人迈克·培瑟...
  • 我中心研究生教育进入质量并...
  • 陈犀禾、钟大丰分别讲授小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我中心研究生教育进入质量并进新阶段

   来源:   点击量:11706   2018-09-14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2018年9月3日上午,中心迎来新一届20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这是我中心自2010年实现连续招生以来,招收的第九届硕士研究生。九九归一,九年来,我中心不断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培养质量,转变办学观念,强化目标导向,逐渐走出了一条研究生教育质量并进、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创新之路。

2018年研究生开学典礼

    回顾我中心的研究生教育,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探索期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即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尽管中国电影资料馆早在1958年就成立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研究生教育的职能。

    直至1983年,经文化部党组批准,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合并,加挂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牌子,彼时的中国电影研究力量群英荟萃,几乎全部集中在这所新成立的研究机构内,而北京电影学院当时还没有硕士点。两者的结合既是必然选择,也是众望所归。

    于是,两年后的1985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招收全国首届电影历史及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如今活跃在我国影视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如阿里影业联席总裁张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张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丁牧、我中心研究员单万里等都是1985级的硕士研究生。

1985年9月16日,电影历史与理论专业1985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领导陈荒煤、沈嵩生、徐庄、奚姗姗、陈景亮以及文化部教育局、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来宾,部分研究生导师出席了开学典礼。

    
    1989年,两单位又联合招收了第二届该专业硕士研究生。这届学生同样人才辈出,如: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涌;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海洲,以及我中心的研究员皇甫宜川、连秀凤、王群等。

从1994年开始,我中心开始独立招收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此后,中心又招收了五届(1998、2001、2004、2007、2010)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首届电影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回顾这一时期,尽管没有连续招生,但探索出了“人才培养精英化、学科建设特色化、课程设置综合化”的办学思路,这一思路有别于其它电影教育机构,这使得从这里走出的研究生文化视野开阔、学术基础扎实、开拓能力较强。


第二阶段:充实调整期

    2010年,基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国务院在2010年陆续发布一系列针对电影及文化行业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中心领导的多方努力下,经教育部同意,我中心从2010年开始,由以往每三年招生一次改为每年连续招生,每届20人。经过三年滚动发展,2012年9月以后,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为60人左右,这个数字一直保持至今。

2018届毕业生与导师合影

    
    2011年3月,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在同年7月举行的学科调整中,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中心原有的二级学科——电影学,也相应的被提升一级学科——戏剧影视学。这一事件也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意味着我中心拥有了戏剧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但出于学科优势的考虑,我中心仅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出了影视创作学科方向,从而逐渐凝练形成了学术型硕士下的7个学科方向:电影理论与美学、中国电影史、当代中国电影、外国电影研究、电影档案、影视创作及理论、电影产业。

    2010年,我中心还被增列为“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合作院校。该计划是从2008年起由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建立青年编剧创作扶持基金,对优秀剧作实行奖励,并与7所高校合作: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我中心从2010年第三届开始,至今已连续参加7届。

    从2010年之后,我中心初步构建起一套符合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培养制度。包括:完善了研究生教育经费的申请和制定较为完备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各种研究生管理制度、学生资助制度,并探索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建立多个实践基地,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并大力推进案例教学等。


第三阶段:综合提高期


    已故著名电影理论家邵牧君说:“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电影学学科建设,归根结底,还要以创作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精神,最终还要靠作品说话。

    2015年开始,中心研究生教育以抓学生学习质量为主,加强研究生从入学第一课到学习全过程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的开题和答辩要求,把研究生教育统一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构建“研究主导型电影学派”的长远目标。另外,中心研究生教育也在不断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如新力量论坛这样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活动。

第三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

    
    2017年,中心启动了学位授权点的结构与布局调整,申报艺术硕士(MFA)授权点。首次申请电影领域5个专业方向:导演、剧本创作、纪录片创作、营销与策展、数字影像制作。最终,在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研究生部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沟通协调下,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批准,我中心申报的艺术硕士授权点通过审核。且我中心是北京地区唯一通过审核的电影领域艺术硕士授权点。

2018届毕业生与导师合影

    按照刚刚制订的《201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从2019年开始,我中心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将扩大一倍,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各20名,未来三年,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20人。这将对我们的办学软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60周年,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研究生教育也走过了33年不平凡的路程,我们将常怀感恩之心,以“任重而道远”的胸怀,昂首走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并进的新阶段。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00-2008 中国电影资料馆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9085 
研究生部电话:010- 传真:010-62268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