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光影:女导演访谈录(上)
她的光影:女导演访谈录(上)
类别

专著/编著

主题

口述历史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6-01

责任者

周夏 主编

页数

409

书号

978-7-106-04789-4

价格

¥68

序言/简介

……

女性最开始是以女演员的身份登上中国电影舞台的,接着,大量的女演员、女明星被制造出来,但是在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女编剧、女导演、女制片人等都零星可数,力量微薄,没有持续的创作力。真正的女导演群体出现在80年代,涵盖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主力则是“第四代”,共计五十多位,形成了一组别具一格的女性创作群体,中国因此也拥有了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女导演阵容。第四代女导演大部分都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以及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等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即中国首批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知识的一代,这是她们与以往女导演最大的不同,而这两卷《她的光影:女导演口述访谈录》正是以第四代女导演为主的。

200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启动“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对于我而言,参与该项目也是一份全新的事业和挑战。从2009年到2013年这五年期间,对女导演的采访总计178盘高清录像带,录像加上录音的采访时长共计200个小时,翻拍扫描照片资料2600余张,10人的录音原始抄本达到260万字。为还原采访现场感,采用采访人和受访人一问一答的对话体,全文通稿试图完整展现受访人各个阶段的成长经历,同时尽量保留受访人的口语特色,之后再加上注释、配上图片,且文本和图片都经过受访人的核对和审定,最后写采访手记,对此次采访和编辑工作做出总结。截至2015年10月,共整理出访谈文本80万字,图片300余张。因为字数和篇幅的限制,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收录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女导演:黄蜀芹、史蜀君、石晓华、鲍芝芳,以及天山电影制片厂的广春兰;下卷主要收录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女导演:王好为、王君正、刘国权,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姜树森和峨眉电影制片厂的陆小雅。

中国女导演的创作状况和时代精神息息相关。这十位女导演大都是1940年前后生人,现如今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数记忆力良好,表述完整,尤其是对自己付诸一生的电影事业饱含深情。当然,十位女导演家庭出身不同,成长道路相异,拍电影各有特色,表达上也各有风格:黄蜀芹的沉静内敛、史蜀君的诗意飞扬、石晓华的朴实无华、鲍芝芳的认真严谨、广春兰的激情洋溢、王好为的干脆利落、王君正的感性率真、刘国权的果敢干练、姜树森的和蔼可亲、陆小雅的热情敏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拍电影上,她们也各有一套心得和实战经验,像黄蜀芹关于女性电影的“一池子活鱼”理论、史蜀君的“根系”理论、姜树森“摆小人”的方法、王君正所谈的“灵魂附体”、广春兰的“分镜头”剧本,都成为她们选择题材、高效拍片的主要方法,对她们的个性特征和采访感受都在“采访手记”里一一陈述。

在持续7年的采访和整理工作收尾之际,我深感其意义重大,这是第一次如此详尽地对第四代女导演所做的全方位访谈,从出生、家庭环境、上学经历、从业过程、拍电影、结婚生子、直至退休在家。面对镜头,她们敞开心扉,侃侃而谈,一幕幕生动感人的细节场景浮现眼前,采访到的不仅仅是电影的台前幕后故事,更是这些精英女性奋斗不息的生命历程、对风云变幻的社会的认知和思考。这是一次深度的心灵对话、一次飞扬的精神之旅,我常常被她们强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染着,鼓舞着,激励着……她们沉甸甸的人生阅历和独立自强的人格力量也促进了我的成长、我的思考。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女性的声音始终处于被淹没的状态,而正有了近现代社会的口述历史,才使得女性尤其是一些普通女性浮出历史地表,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试图以此构建女性的历史,塑造女性自身的价值,这无疑是历史学、社会学,乃至人类学上的一大进步,进而对性别平等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而这些女导演本身就是女性的榜样,她们以不凡的勇气跻身男性主导的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用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加倍辛勤忘我的劳动创作了一部部经典之作,对传统固化的性别分工和性别价值体系给予了强有力的反证,也为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正因为此,我把十位女导演对于“女导演”这个职业的理解和感悟摘录出来,放置扉页,与读者分享。当然,由于各方面原因,访谈录必定还有种种不足和缺憾,也希望受访人和读者谅解,同时欢迎批评指正!

……

周夏
2015年10月1日

目录

前言:女导演与口述历史

女导演谈女导演

黄蜀芹访谈录

一、出生于艺术家庭

二、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三、结婚生子

四、谢晋的副导演

五、独立导演时期

六、《人·鬼·情》《画魂》: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失落

七、收山之作

八、电视剧和电视电影

九、昆曲的新舞台

十、子承母业

十一、女导演口述史

附录一 郑大圣:不说电影

附录二 夏力行谈黄蜀芹导演

采访手记

史蜀君访谈录

一、童年记忆

二、上海:学习时光

三、湖北洪湖县:农场生活

四、北京:中央戏剧学院

五、武汉:湖北歌剧团

六、恋爱成家

七、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场记和副导演

八、青春片i部曲:《女大学生宿舍》《失踪的女中学生》《夏日的期待》

九、台湾言情片

十、《女大学生之死》的挣扎

十一、尝试喜剧片

十二、职业导演的追求

十三、女导演和女性电影

十四、建筑圆梦:装置艺术

十五、家庭生活

附录 对严明邦、史蜀君夫妇的采访

采访手记

石晓华访谈录

一、出生革命家庭

二、南京治病,辗转北京,上海安家

三、上海电影专科学校

四、上海马电影制片厂:拍摄《青建队之歌》

五、化工厂和家庭生活

六、师从谢晋:场记和副导演

七、处女作《泉水叮咚》遍地开花

八、导演生涯:电影和电视剧

九、女导演和电影行业

十、家庭生活

采访手记

鲍芝芳访谈录

一、童年往事

二、青少年时期:文艺积极分子

三、一波三折考上上海电影专科学校

四、初入海燕电影制片厂

五、新闻纪录片的历练

六、故事片副导演

七、独立导演生涯:尝试各种类型片

八、涉足电视剧行业

九、生活中的另一半

十、女导演的电影心得

采访手记

广春兰访谈录

一、我是锡伯族

二、童年时光:从伊犁到兰州,从兰州到北京

三、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四、大时代的冲击波

五、南京电影制片厂:初露锋芒

六、扎根天山电影制片厂,拍少数民族电影

七、儿童片的创作

八、戏路的开拓:艺术片和商业片

九、投身主旋律电影

十、家庭亲情

十一、导演总结

附录:方刚亮、方军亮谈母亲

采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