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电影资料馆走进北大,带你重探中国电影史!
2023年09月12日 来源:公共事业部

主  办:北京大学、中国电影资料馆

承  办: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在璀璨的星光下,中国电影史如一部绚丽的诗篇,记录着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   它是一道绚丽的彩虹,跨越着岁月的轮回,将梦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

  新学期,中国电影资料馆受邀走进北大隆重推出重探中国电影史2023艺术影展带你重探光彩绚烂的二十世纪中国电影史! 从默片时代的黎明初现到现代电影的璀璨辉煌,我们将带您穿越时光的长河,感受每个时代的情感流转与人生轨迹,这是一次深刻回望时代变迁的电影文化盛宴!此次影展精选中国电影史上,极具价值的13部经典电影,它们如繁星般闪耀,每一颗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分主题特别策划12场放映活动,展现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时代变迁。除了电影放映,每场活动都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学者,为您带来专业的导赏和深度对谈,他们将为您解读电影背后的意义,揭示电影艺术的奥秘,在现代与历史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让我们共同奔赴这场中国电影史的“寻根”之旅,感受中国电影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魂韵。不容错过的电影盛事,等你来参与!

  展映片单

  ※ 活动如有变动,以实际开售信息为准

  《劳工之爱情》(1922)

  中国电影资料馆镇馆之宝,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去年适逢其诞辰百年,资料馆完成了对影片的4K修复,重现其光影魅力。在百年历史的影像追忆中,看早期中国影人对影戏的“尝鲜”实践。

  《盘丝洞》(1927)

  中国电影资料馆从海外寻回的国宝级珍稀馆藏。它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影像演绎,影片对于身体与情欲的大胆展现构成电影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奇观”。

  《神女》(1934)

  阮玲玉代表作,中国无声电影的伟大巅峰,一部在各方面都臻于成熟的优秀作品,达到“灵魂的写实主义”的不朽高度。

  《小城之春》(1948)

  “诗人导演”费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后世多次华语电影评比中独占鳌头,被称为“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

  《早春二月》(1963)

  “十七年”时期的一朵清丽之花,民族电影美学的典范。当理想主义的满腔热情遭遇世俗的无情冲撞,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于时代转型时期该何去何从?影片诞生60周年之际,我们将迎来其全新修复版的北京首映。

  《哀乐中年》(1949)

  一段具有突破性的爱恋关系,一部典型的“桑弧-张爱玲”式都市人情影片,关于张爱玲是否与桑弧共同参与了本片编剧工作的争论不时浮出水面,让我们在观影中一同拨开这层影史迷雾。

  《关连长》(1951)

  “影戏皇帝”石挥自导自演作品,一部被历史蒙尘的战争片经典,其间闪烁着喜剧色彩与人道主义的光芒至今令人惊叹!

  《舞台姐妹》(1964)

  一段越剧姐妹花的成长史,戏曲唱段与剧情发展相得益彰。谨以此次放映纪念谢晋导演百年诞辰的到来。

  《人·鬼·情》(1987)

  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女性主义佳作,真实再现了女性的心灵困境和坚韧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电影’”(戴锦华,《雾中风景》,2000年)。

  《孩子王》(1987)

  陈凯歌凭借此片首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在颇具力量的视听语言中饱含对教育、文化乃至人的价值意义的反思。2K修复让观者得以在清晰的画面中体悟其深沉的艺术风格。

  《红高粱》(1988)

  中国电影第一次斩获“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张艺谋导演充满生命力的惊人首作,其中有关民俗文化的狂放展现引发各界舆论的热烈讨论。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5)

  刘镇伟与周星驰“至尊”搭档,创造出兼顾无厘头戏谑与反叛精神的悲喜剧。

  《不见不散》(1998)

  冯小刚“贺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融合了冯小刚一贯的幽默风格和温暖情感的集大成之作。 倒计时 10 天         即将开启→         13部跨越八十年的艺术佳作,凝结了几代电影人的辛勤付出和创新精神。中国电影史的“寻根”之旅,将带你穿越时光的长廊,探寻电影的魅力与人性的温暖。让我们一同踏进大讲堂艺术影院,共同领略中国电影史的壮丽画卷,感受电影带给我们的魅力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