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重磅!箴言与回响——埃里克·侯麦百年诞辰纪念放映
2020年12月05日 来源:公共事业部

  12月18日至1月17日,在侯麦诞辰百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箴言与回响——埃里克·侯麦百年诞辰纪念放映”主题放映。

  “箴言篇”包括备受喜爱的“四季故事”系列四部影片、“喜剧与谚语”系列四部影片,“侯麦美学”代表作之一的《双姝奇缘》和最后一部导演长片《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回响篇”则精心搭配一组世界电影作者与侯麦共享创作灵感之作。共计21部作品将重现大银幕,与影迷们一起走进2021。

  法国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是《电影手册》一代的著名电影作者、影评人、学者。20世纪60年代,他以“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开始了自己对中产生活之微妙、人心之矛盾的观察与探讨,引起了观众与评论界的注意。侯麦的电影气质温润细腻,带有很强的哲学性,更与包括洪常秀、张律、滨口龙介在内的多位亚洲电影人的创作精神交融,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本次纪念放映从“喜剧与谚语”系列开始。《飞行员的妻子》(1981)是该系列的第一部,开始关注在情感纠葛中迷茫的现代年轻人。《沙滩上的宝莲》(1983)从少女的眼光审视成人世界的情感游戏,本片使他获得了第3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绿光》(1986)记录了一个年轻女子在漫长的暑假中期待爱情的过程,侯麦凭借本片拿下当年的威尼斯金狮奖。《女友的男友》(1987)是一个阴差阳错、交换男友的故事,表现出较强的形式感和戏剧性。

  “四季故事”系列将以春夏秋冬的顺序,于12月26日、27日放映。《春天的故事》(1990)属于春天的花园。《夏天的故事》(1996)则是少年少女的夏日海滩。《秋天的故事》(1998)里,中年女子拥有一片秋天的葡萄园。《冬天的故事》(1992)里,奇迹发生在巴黎的冬天。

  箴言篇还有3部作品:《双姝奇缘》(1987)用四个片段讲述了一个乡下女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相遇相知;《人约巴黎》(1995)则是三个发生在巴黎的约会故事;《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2007)是侯麦导演的最后一部长片,将“爱情与道德”的命题放置于古代神话的情境中。

  而侯麦影展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被命名为“回响篇”,将会展映一些或是受到侯麦影响,或是能够与侯麦的创作以及作品议题进行某种有趣的并置的影片。在法国的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放映后备受欢迎的《星溪的三次奇遇》(2018),是中国青年女性导演竹原青向侯麦致敬之作,更是当代导演在“侯麦式”的时间里讲述自己的故事的一次尝试。12月19日的影片放映之后,竹原青导演也会来到现场与观众们分享她与侯麦的“奇遇”。

  张律导演的近作《福冈》(2019)以闲庭信步的笔触,勾连起关于东亚的想象、言语与乡愁。在轻盈而自然的影像风格之中,仿佛可见侯麦一般的即兴与细腻。这部优美的小品将会在1月10日进行放映,张律导演也特地远道而来参与映后交流活动。

  12月的片单中,来自侯麦的“回响”还体现在三部充满“法式”韵味的影片之中:吉约姆·布哈克的新作,属于夏日的轻喜剧《南法撩妹记》(2020);米娅·汉森-洛夫导演的清新、舒缓而充满生命力的《将来的事》(2016);在绝美的葡萄牙小城里随性地展开的艾拉·萨克斯的《弗兰琪》(2019)。另外两位对于侯麦尤为喜爱的东亚导演的作品也将作为展映的一部分呈现:滨口龙介两部关注亲密关系的作品《欢乐时光》(2015)与《夜以继日》(2018),以及洪常秀斩获今年柏林最佳导演奖的新作《逃走的女人》(2020)。

  下个月的侯麦影展“回响篇”还将放映两部来自成熟电影作者的影片:菲利普·加瑞尔的《眼泪之盐》(2020),以黑白的影像设计探索情感和欲望,讲述当代的“道德故事”;伍迪·艾伦的《咖啡公社》(2016),这部以好莱坞黄金时代为背景的爱情小品延续了导演的知识分子趣味,会让人想起侯麦影片的某些时刻。

  “箴言与回响”主题放映中12月放映的影片已经开票,1月放映的影片尚未开票。开票信息请留意后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