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6日

415日,“中国早期遗失电影珍宝《盘丝洞》回归故里”系列活动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在这次活动中,挪威国家图书馆将该馆发现并修复的中国早期电影《盘丝洞》胶片拷贝赠送给中国电影资料馆,使这部1926年拍摄、1927年公映的中国电影艺术珍宝终于“叶落归根”。这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有馆史记载以来首次接收流失海外的中国经典影片拷贝。《盘丝洞》电影拷贝的回归,对于了解中国上世纪20年代的电影历史和电影制作技术,了解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文化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盘丝洞》是由中国早期杰出的电影先驱但杜宇、殷明珠夫妇于1926年拍摄的一部无声电影,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西游记》。该片于1927年在上海首映,1929年在挪威上映,是迄今所知第一部在挪威上映的中国电影。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影片在国内并没有保存下来。20124月第68届国资联北京年会期间,中国电影资料馆有关负责人在同挪威国家图书馆代表交谈中得知,挪威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古老的中国电影拷贝,但由于第一本胶片缺失,影片没有片头字幕,无法确定影片年代、片名等基本要素。此后,经过双方半年多的沟通鉴定,终于确定这就是在中国已不复存在的经典电影《盘丝洞》。如今,在两馆长达两年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促成了这部经典影片的回归。

本次交接活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和挪威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当天,双方先后举行了“中挪早期电影史及老电影修复研讨会”、《盘丝洞》影片正式交接仪式和《盘丝洞》回归故里首映式。研讨会上,挪威国家图书馆馆长罗杰·约瑟沃德介绍了挪威国家图书馆的概况和电影档案数字化成果。作为《盘丝洞》影片拷贝的发现者和修复者之一,挪威国家图书馆电影档案专家蒂娜·安卡曼详细介绍了此片的发现和修复过程。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史学者李镇和黄德泉对《盘丝洞》影片进行历史背景介绍,并对该片作了多方面的历史考证。中国电影资料馆多媒体馆副主任薛宁介绍和展示了馆藏的《盘丝洞》珍贵文图资料。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建勇主持。

当天傍晚,100多位中外来宾出席了《盘丝洞》影片正式交接仪式酒会。挪威国家图书馆馆长罗杰·约瑟沃德正式向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孙向辉移交了《盘丝洞》影片拷贝、DCP文件。随后,影片首映式放映了修复版《盘丝洞》。《盘丝洞》原拷贝为易燃硝酸片,原本已严重损坏,挪威国家图书馆发现后,立即对其优先挽救,在对胶片进行必要的物理修复后,又采用Desmet技术对原片进行修复染色,才使得影片重获生命。